校园人物郑成功石雕
项目位于:福建省 建造时间:2021年09月 发布时间:2022-09-24 16:14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森,表字明俨、大木,幼名福松,为东宁王朝的开国君王。郑成功原为中国南明政权的大将军,因蒙南明绍宗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赐姓”、“郑国姓”、“朱成功”,又因蒙南明昭宗封延平王,称“郑延平”。尊称“延平郡王”、“开台尊王”、“开台圣王”等。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乃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并大力发展生产,但不久即病死。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事实上早在古老的秦朝时期,我国的人物雕塑就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位列第八大奇迹之一的秦朝的兵马俑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当沉睡在地下千年的兵马俑们被世人所唤醒时,人们顿时便被那精美的兵马俑人物雕塑所震惊了,数以千计的兵马俑,造型美观大方,但是却没有一个是重样的,每个雕像就如同真正的人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样貌,神情,流畅的春秋艺风和粗犷、奔放的汉风在每个雕像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中国古代的人物雕塑技术如此发达,可是却并没有像其它的石雕艺术一样流传下来,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的王宫贵族们有由于封建思想的缘故他们往往避讳将自己的样貌刻成雕像流传下来,他们往往采用龙凤、狮子、麒麟等瑞兽和仆人、、武士来烘托自己的伟大与神圣。因为统治者的避讳,因此中国人物石雕的发展逐渐停滞了下来,直到现代才逐渐恢复了以往的活力。
人物校园石雕。这是常见的校园石雕。在人物塑像中包括具体的人物塑像和抽象的人物塑像。具体的人物塑像是以具体的人物为主题,一般是遴选与该校有密切关系的知名人士。例如在校园的创立和建设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校长或领导人员,在校园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乃至的教育事业或校园建设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士,为的革命事业或社会进步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校园教师或学生等。抽象的人物塑像并不涉及哪位具体人物,而是以概念化的人物为主题。例如,在校园塑像中以教师、学生为主题或表现老教师指导青年学生,或青年学生默默读书等等用以营造校园里的学习氛围:以某个体育项目运动员的动作形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