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鲁迅人物铜雕
时间:2023-02-07 15:22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人物雕塑过程中很多雕塑艺术家都希望作品能够达到“形神兼具”的效果。“外形逼真”给公众的是直观的视觉体验,从人像主体的部位构造、外形特征等方面力求与原型大限度的契合。“栩栩如生”讲的是“神”,不仅是外在的容貌,身体特征,更重要的是内在的韵味要和人物原型相匹配。然而现实中,人物雕塑价格,并不是每一个人物原型都有标志性的动作和神态可以供雕塑家们以此为蓝本来进行艺术创作。我们面临的更多的情况是,西洋人物雕塑,很多人物塑造的来源可能就是普通人物普通生活的一些普通动作、神态。“瞬间性”的艺术表达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雕塑景观主要通过艺术、印加艺术等表现形式加以体现,它们的雕塑艺术以对宗教和各种神灵的表现为主要内容。古代亚洲的城市雕塑景观则更加强调民族特色。进入20世纪以后雕塑有了更大程度上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雕塑与建筑,雕塑与景观之间的默契关系,把雕塑更融洽的融入城市景观中已经成了雕塑发展的主流。城市雕塑既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又具备一定的艺术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城市雕塑逐渐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若想实现城市的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就目前的城市雕塑的整体造型来说,一件美观而又精致的艺术雕塑,置身于现代化的高楼之间,通常都会显得琐碎而又缺乏张力。由于室外雕塑的特性,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室外雕塑,其更加关注的是三维图像的整体效果以及雕塑的整体张力的体现,就室外雕塑而言,其对于是否具有丰富的细节,并没有太多的要求,这也就推动了那种室外简约型雕塑的发展